大学校园里,家长群、成绩单快递、出校审批表这些词儿一凑,俨然一副中学管理模式的“翻版”,最近又成了热议话题。有人直呼这是把大学生当高中生养,有人却说这是无奈中的“良药”。
先说大学生这边,吐槽声那叫一个此起彼伏。不少学生觉得自己都成年了,还像中学生似的被管着,心里那叫一个憋屈。比如出校门得层层审批,就差没查岗了;成绩单还得寄回家,仿佛自己还是那个需要家长签字的中小学生。这种感觉,就像是被“圈养”在校园里,失去了自由和自主。
但咱们也得听听高校老师怎么说。他们觉得,现在有些大学生啊,自律性和责任心确实有待提高。有的学生沉迷游戏,荒废学业;有的学生生活作息一团糟,身体都搞垮了。高校这么做,也是想通过一些措施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毕竟大学四年,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时光,得好好珍惜,不能虚度。
其实啊,这事儿得两面看。一方面,大学生确实已经成年了,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。高校在管理上,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,不能一概而论,搞“一刀切”。另一方面,高校也有自己的苦衷。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,高校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更有竞争力,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。所以,他们才会采取一些措施,来督促学生学习,提高综合素质。
但话说回来,这些措施真的有效吗?真的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律和有责任心吗?我看未必。有时候,过度的管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,适得其反。所以啊,高校在管理上,还是得讲究个度,得找到那个平衡点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和尊重,又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
再说了,大学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,有学习,有社交,有实践,有探索。如果高校把一切都管得死死的,那学生还怎么去体验这些呢?还怎么去成长和进步呢?所以啊,高校在管理上,还是得更加人性化一些,更加灵活一些。
总之呢,高校管理“中学化”这事儿,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自由和权利,更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未来。希望高校能多听听学生的声音,多考虑考虑学生的需求,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。毕竟,教育是为了培养人,而不是为了管住人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- 上一篇: 淮南师范学院苑萌萌老师因酷似刘亦菲走红 求联系电话和微信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