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善庄


  “明永乐二年 (1404),刘氏和善氏从诸城迁来定居立村,取名刘善庄。旧时刘善庄归齐河、禹城两县管辖,田粮赋税出夫应差向两县负担。

这里是歇后语“刘善的黏粥——海着哩!”的发源地。说的是村东头地主周家,常年雇工十几人,每逢麦秋另雇短工数人。

周家既要他们下死命卖力气,又怕他们吃的多,就采取了先喝稀的后吃干粮的办法,每逢吃饭一桶一桶的黏粥抬出来,工人们都是家里生活不好才出来打短工,

看到高粱黏粥哪有不喝的呢?等喝饱了才送出干粮来,这样工人们就吃不下去了,周家就省下粮食了,可是等不到饭时,工人们又饿了,死活挨到下工,饿得见了黏粥就喝,

顿顿如此。后来工人们摸清周家的规律,就采取对抗的办法,每次送来黏粥,就偷偷地倒到阴沟里,送的多倒的多,越送越倒,然后问:东家,还有么?答:海着哩。

后来这歇后语便流传下来并被辑入1990年版《齐河县志》。
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