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爱上“丑娃”的年轻人

越来越多的“丑娃”,正成为新一代人的情感载体。

相比于好看的精致娃娃,丑娃更能成为年轻人的解压神器。在西安工作的张颖,是一家手工皮革品牌的销售。最近的夏天是整个行业的淡季,再加上消费降级的趋势,店里的业绩比前几年同期下滑了20-50%。心情和销量挂钩,张颖的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大。

原本,她不是个爱买玩偶的人,大概从今年开始,在社交平台和身边朋友的“夹击”下,她也开始入手“丑娃”。

对张颖来说,她享受一下班就冲去拿快递、拆快递,收获一个新娃的快乐,那一刻她会觉得努力工作赚钱是在宠自己。看到“丑娃”们脸上的蠢萌表情,她也会突然跟着笑出来,工作的压力似乎也跟着疏解了不少。

“丑娃”的丑、傻、愣,有时反而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。张颖觉得,宠爱丑娃,是一种“自己疼自己的感觉”。“丑娃”的样子降低了许多人对颜值的标准,这似乎在传达,不是只有美和可爱才值得被爱,而是可以用更多元的审美方式来接纳自己。有网友说:“希望我像LABUBU那个‘丑东西’一样那么多人爱。”

“萌娃”可以治愈人,“丑娃”则可以是任何情绪的容器和投射。就像人的情绪不止一种,出现在娃娃脸上的表情也可以不只是笑,它们可以呆滞、可以邪魅、可以狰狞,甚至可以悲伤。
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在娃娃脸上看见那些长期被避讳的情绪。比如泡泡玛特的CRYBABY(哭娃)系列。这个试图突出“悲伤情绪”的设计,却给很多人留下了“不吉利”的印象。在讲究“出入平安”“讨个彩头”的东亚文化语境下,不是所有人都会习惯把一个泪流满面的娃娃放在车内或者家中。


▲ 泡泡玛特的CRYBABY(哭娃)系列。图 /视觉中国

一开始,东东也觉得哭娃的寓意不好,而且还有点丑。有一次工作不顺利,她下楼抽了个盲盒,没想到一下子抽到了她最想要的蓝色款。在拿到那个流着蓝色泪珠的娃娃时,她感到一种奇异的释然。“我自己想的是,以后就让哭娃替我哭吧,它哭了,我可能就不会哭了。”直到现在,这个蓝色的哭娃还挂在她的包上。

除了欣赏“丑娃”的样子,为丑娃精心“装扮”,也成了一种更有互动感、更深层的情感投入。与为精致娃娃“锦上添花”不同,装扮“丑娃”更像一场充满荒诞乐趣的行为艺术,任何刻意的装扮都会让“丑娃”们的反差感更强烈。

在“丑鱼”身上,张颖激发出了自己无限的搭配欲,有时是星巴克围裙、护士制服,看起来和她一样不得不上班;有时表情带着淡淡“死感”的“丑鱼”,被她套上了蕾丝公主裙,瞬间化身“绝望在逃公主”。

出乎意料的是,她的“丑鱼”穿搭还得到了网友们的认可,有人看到的瞬间就“笑喷了”,有人感叹“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”,还有人说“丑得更立体了”。

如果把“丑娃”们都拉出来一一细说,很难穷尽,因为美总是千篇一律,丑却是千奇百怪。“丑鱼”的丑是一种刻入骨髓的“班味”,像是映射上班的自己;猪猪侠的丑是它身上那种原始的“猥琐”,胜在纯粹、有“活人感”。

瓜瓜就是被这种“活人感”击中的人之一。瓜瓜是90后,从事设计工作,所以不同寻常的视觉设计比平淡的美丽,更能够吸引她的注意。有一次,猪猪侠和一个奶茶品牌联名,她所在的广东地区门店里都买不到,瓜瓜还特意请代购帮忙代喝奶茶,只是为了拿到联名周边。她还会买猪猪侠的贴纸、手提包,出于赌徒心态,也入手了各种盲盒手办和公仔,前后大概花了500多元。

实际上,人们对“丑娃”的接受度是在这两年被网络文化“哄抬”起来的。作为许多人的童年回忆,猪猪侠的翻红除了靠情怀驱动,更大程度上源自互联网上的病毒式传播。当年动画的无厘头桥段和不成熟的3D建模,在成年观众眼中被解读出了全新的意味。其中,表情包是最重要的推手。


▲ 瓜瓜爱用的猪猪侠表情包。图 /网络

它贱萌的形象精准戳中当代人“无话可说又必须说点啥”的社交痛点。于是,这头诞生近20年的小猪,借着一场由怀旧、玩梗和抽象解读共同催化的“文艺复兴”,成功从儿童频道跃进表情包宇宙,化身成为互联网反叛“乖巧”人设的精神图腾。

瓜瓜对猪猪侠的迷恋,有着严苛的“卡颜”标准,必须是那个未被“净化”的,表情浮夸到狰狞的版本,才是她的“心头好”。有一次,她在线上平台蹲猪猪侠的新款发售,发现猪猪侠被制作公司微调出了个慈眉善目版本,反而让她感觉“五官太善良了,不够‘猥琐’,不符合互联网玩梗的要素”,她瞬间就失去了兴趣。

猪猪侠就像一个开关,划分了她的两种身份,一个是老实本分的打工人,另一个则是玩梗十级选手。在瓜瓜的工位上,出现的永远是公司的吉祥物,上班的通勤包,也不会有猪猪侠的位置。在工作中,猪猪侠唯一可能出现的地方是微信对话框,瓜瓜用猪猪侠的表情包,来委婉地表达对领导的微小抗议。

但只要出门在外,她会把她珍藏的“丑娃”们挂在包上,带到演唱会,发在抖音上。在现场,她能迅速分辨同好,在网上,能找到同频的冲浪搭子。“丑娃”变成了某种社交标志,彰显着身份的标识和认同。

曾经小众的超前“审丑”,如今却成了年轻人标榜个性的标签。95后的陈雪记得,初中时,她的书包上背着“丑娃”,还被后面的女生们议论:“你看她那个好丑,我才不会买,怎么想的。”当时,陈雪没什么底气,听到以后,只是加快脚步,想要摆脱这样的声音。但现在,有人说她的手机壳“丑陋”,她会直接回怼一句:“没你丑!”朋友也评价她是一个“和主流审美抗争特立独行的人”。
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天天正能量网

相比于好看的精致娃娃,丑娃更能成为年轻人的解压神器。在西安工作的张颖,是一家手工皮革品牌的销售。最近的夏天是整个行业的淡季,再加上消费降级的趋势,店里的业绩比前几年同期下滑了20-50%。心情和销量挂钩,张颖的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大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