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丑娃”经济,还能火多久
“丑娃”的崛起并非孤例。瑞幸联名的“潦草小狗”、三福的丑娃饰品、淘宝的“丑东西大赛”,万物皆可“丑”的赛道早就铺开。“丑东西”们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在社交平台上,出现了以“丑东西”为核心的兴趣小组,豆瓣“丑东西保护协会”聚集了25万人,组训“丑东西也值得被爱”道破天机:当社会规训要求“时刻完美”,丑物成了安全的精神泄洪区。
亚里士多德曾在《诗学》中指出:“滑稽是丑的表现形式”,艺术对丑惟妙惟肖的描绘,能通过否定丑引发快感。这种“丑生快感”的悖论,说的是人类对非完美的深层需求,丑不是终点,而是达到目的的工具。
当代“丑东西”的流行,恰是这一哲学的延伸。绿马踏飞燕玩偶的龇牙咧嘴,让原本庄严的国宝瞬间有了“看着就没压力”的松弛感;碧绿青蛙勺被戏称为“减肥神勺”,“每一口都像与青蛙舌吻”的想象,冲淡了年轻人的健康焦虑;哭娃的蓝色泪珠,成了年轻人“让玩偶替我流泪”的替身,从“不吉利”逆转成情绪的盟友。
▲ 绿马踏飞燕玩偶。图 /淘宝
这些设计都挑战着惯有的传统审美,袒露了更真实的心理需求,从而升华成了年轻人的精神解药。LABUBU的设计师龙家升说过:“我故意保留9颗尖牙的不完美感,就像年轻人抗拒被标准化定义。”
但“丑”并非是单一的视觉冲击,而是一门精妙的平衡术。 设计师们深谙此道:“LABUBU的9颗尖牙再叛逆,也要配上圆手圆脚的婴儿比例;猪猪侠表情再邪魅,短腿造型也得软萌。”在行业里,用夸张的冲突制造记忆点,再用婴儿化的细节兜住最后的萌感,已经成了“丑娃”设计的通关密码。一位从业者精准概括:“丑到极致就是潮,但得丑得让人想搂进怀里。”
这股“审丑”风潮的消费群体,也远比想象中庞大。潮玩行业最初瞄准的18~25岁的人群,但实际上,初中生会为几十元的“绿马”玩偶疯狂,30岁的职场人则把丑娃当作对“精致”的无声反抗。“它代表不完美的我,是安全感的实体化”,一位潮玩行业观察者说,“当社会规训要求时刻完美,‘丑娃’成了最安全的情绪防空洞。”
在商家的棋盘上,丑娃更是精准的“流量密码”。定价69~99元的盲盒与99~129元的搪胶毛绒,是年轻人负担得起的社交货币,因为它们天生适合挂在包上被人看见,再加上不断追新的网络热梗,这类“丑萌”的产品也成了品牌方的“引流品”。
“2023年下半年,第一弹邪魅版猪猪侠盲盒,我们直接开卖,话题自己飙到500万以上”,TOP TOY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人物。仅仅一个月,首批现货售罄,工厂连夜追单。在这位负责人看来,表情“邪魅”的猪猪侠算是 TOP TOY在“丑萌”赛道的第一个爆款。
▲ TOP TOY 2023 年推出的猪猪侠盲盒。图 /访谈者提供
当然,潮玩厂商们也清醒地意识到,“丑娃”的狂欢可能如流星划过般短暂。与迪士尼、三丽鸥等常青IP不同,猪猪侠、粉红兔子、暹罗猫等丑萌IP更像“快消型情绪商品”。这类IP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情绪。热度高时,潮玩店、奶茶店到处是他们联名的身影,但因为缺乏持续的内容支撑,热度消退后就逐渐转为平销款。“去年流行粉红兔,今年轮到日本插画小人,明年是谁?没人知道”,上述从业者坦言。
当网友对三丽鸥直言“已经免疫”,当乖巧版猪猪侠因“失去猪味”惨遭滞销——行业比谁都清楚,年轻人今日为反叛买单,明日就可能就会转向下一个新战场。
不过唯一能确定的是,货架上那已经占据C位的“丑娃”,不是审美的意外,而是时代情绪的精准切片。 它们用扭曲的嘴角、外翻的鼻孔和诡异的配色,替年轻人喊出了那句憋了很久的话:“去他的完美,我就爱这副被生活锤爆的尊容。”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- 上一篇: 越来越多的“丑娃”,正成为新一代人的情感载体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